斜阳嘉树(10):“陈桥兵变”

写了两个多月终于进入正题了,从今天开始正式说一说南北两宋。
 
在历史上,赵氏宋朝分成北宋(公元960~1127)和南宋(1127~1276/1279)两个阶段,借以与南北朝的刘氏宋朝区分。说起宋朝,就得从宋太祖赵匡胤说起。
 
宋太祖赵匡胤是乱世造就的君主,他出生在五代后唐时期,父亲赵弘殷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爱将。赵匡胤出身将门,但赶上时局动荡,李存勖死于非命后,赵家也逐渐衰落,赵匡胤只好自己出去闯荡。据说赵匡胤曾到过襄阳的一个寺庙,寺庙的住持说赵匡胤是大富大贵之像,并说如今南方稳定,北方战乱频繁,让赵匡胤向北借乱世成就伟业。于是,赵匡胤北上投奔了后汉的郭威。再后来郭威做了后周的皇帝,赵匡胤也开始崭露头角。当时,郭威养子柴荣很赏识赵匡胤,将其收入自己帐下。等到柴荣做了皇帝,赵匡胤便走上了通往权力顶峰的道路。
 
赵匡胤在后周与北汉和辽国联军的高平之战以及后周与南唐的清流关之战中均立下大功,逐渐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在军队中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在此后的战争中,赵匡胤屡立战功,被封为宋州节度使。当时,朝中还能跟赵匡胤一较高下的就只有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和外甥李重进了。公元959年,后周世宗北伐契丹,中途得了重病,只得提前回汴京。在路上,后周世宗无意中得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点检为天子”的谶语,“点检”是一个官名,指“殿前都点检”,是当时禁军的最高长官。古代当皇帝的最忌讳的就是这些东西,于是柴荣就把点检张永德撤职了,换上了自己信任的赵匡胤。后来,后周世宗柴荣病逝,赵匡胤将另一个政敌李重进名升实贬到扬州做节度使,自己完全控制了京城。
 
后周新上台的皇帝柴宗训年仅七岁,临朝听政的太后也不过是二十几岁的女人,朝政大权完全落到了赵匡胤手中。公元960年,北方边境传来消息,说辽国和北汉联军大举入侵,宰相范质和王溥并未核查消息是否属实,便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军队走到陈桥驿的当夜,赵匡胤喝得酩酊大醉,在帐中睡觉。突然,大批将士一拥而入,不由分说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并跪在地上三呼“万岁”,要拥戴赵点检做天子,然后再北征。赵匡胤就这么被推上了天子的宝座。这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典故。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当时辽国根本没有来进犯,不过是赵匡胤为了发动兵变而故意安排的罢了。
 
赵匡胤称帝,因做过宋州节度使,所以建国号为宋,是为宋太祖。然后,赵匡胤回兵汴京。其实赵匡胤对陈桥兵变早有准备,所以暗中已派亲信郭廷斌秘密返回京城,与心腹将领石守信和王审琦共为内应,待大军返京时,他们打开城门,赵匡胤兵不血刃进城,迅速控制了局势。随后,周恭帝逊位,宋太祖建都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也称东京。
 
赵匡胤得益于五代乱局,藩镇割据,但当时割据一方能做皇帝的又何止赵匡胤一人。宋朝刚建立,就发生了“二李之乱”。第一个“李”是李筠,他在公元960年起兵。与此同时,南方的李重进也趁火打劫,起兵与李筠南北夹攻宋军,不料部下翟守珣叛变,将此事告诉了宋太祖。宋太祖计划集中兵力先灭李筠,于是让翟守珣设法拖延李重进,使之错失良机。后来,李筠之乱被平定后,宋太祖御驾亲征,很快又平定了李重进。
 
通过“二李之乱”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赵匡胤认识到:要想天下太平,皇权稳固,就必须遏制地方军阀势力。赵普也说“战争不息,只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于是,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宴请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酒足饭饱后,赵匡胤说到:“以前连年征战,朝不保夕,却觉得特别快乐,如今做了皇帝反倒十分郁闷。”,石守信等忙问原因,赵匡胤回答:“天子的宝座谁不垂涎?就算你们自己没有反心,将来不一定哪天你们的部下也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到时候恐怕什么都由不得你们了。”众将领一听这话,都是一身冷汗啊,便磕头请太祖指条明路。赵匡胤顺水推舟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要的不过是锦衣玉食,使子孙后代都无忧罢了。你们倒不如交出兵权,拿着退休金买田买地,再置办些歌姬舞女,以后天天吃喝玩乐,君臣间毫无猜忌,上下相安,岂不很好?”石守信等心领神会,第二天纷纷上书称病交出了兵权。宋太祖也大加赏赐,还和他们结为儿女亲家。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通过类似的和平手段,宋太祖逐步撤去了当时朝内功臣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同时,宋太祖还改革国家的军事制度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赵匡胤采用“强干弱枝”的策略,把重兵、精兵都集中在京城,形成强大的禁军势力,而地方兵力则被削弱,难以威胁中央。此外,京城禁军根据“更戍法”要轮流外出戍守,既避免了士兵日久骄惰,又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兵”的局面。这些措施巩固了皇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节度使拥兵自重,威胁中央的局面。宋太祖没有像后来明太祖那样通过杀戮功臣的方式来巩固权力,显示出他在政治上杰出的驭人之术。然而,过分削夺武将兵权,也是导致宋朝军力不振、形成积弱局面的重要原因。
 
宋朝的募兵制度也是宋太祖时形成的,而且越是荒年,国家募兵越多,以此保证社会的稳定。太祖时期还留下了“保全柴氏子孙;不杀士人及言臣;永不加赋”三条祖训,使得此后整个宋朝320年中,中国文人的地位很高,文化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派繁荣景象。
 
随后,宋朝开始了统一南北的战争,我在前边介绍十国历史的时候也有所提及。按照先南后北的战略原则,公元963年,宋朝灭南平,965年灭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灭南唐,并迫使吴越称臣。在对北汉的三次战争中,宋太祖都没能得手,每次都因辽国出兵援助北汉而无功而返。
此条目发表在两宋历史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